火箭科学 Max-Q,当火箭将达到最大动态压力时,需降低火箭动力直到通过 Max-Q 后在全速飞行。华硕 ROG 团队将 NVIDIA Max-Q 火箭科学的精神,成功刻画至电竞笔电当中,首款 17.9mm 厚度 NVIDIA GTX 1080 Max-Q 电竞笔电就此诞生,各位赶紧来见见「ROG Zephyrus GX501」西风之神,此次邀请到华硕个人电脑系统产品经理-叶宪桦 Aaron 先生,来与各位玩家聊聊关于 Zephyrus 开发设计的背后秘辛。
↑ 受访者:华硕个人电脑系统产品经理-叶宪桦 Aaron 先生。
始于 2016 年三、四月 Zephyrus 开始起风
既往的 ROG 电竞笔电,都以强悍效能、厚重外型着称,带给玩家极致的电竞性能,即使在 Strix 加入 ROG 的大家庭后,ROG 的电竞笔电在外型上还是与轻薄搭不上边。笔者遂向产品经理 Aaron 请教,Zephyrus 的诞生难道是受到 NVIDIA 黄教主的启发?还是已准备多时只欠西风?
Aaron:以往提到电竞就会希望其效能要好,效能好那散热也必须要好,这也使得电竞笔电普遍都相当厚重,这也是 ROG 团队一直以来都想打造出性能与轻薄兼具的电竞笔电。而在 2016 年三、四月时,Zephyrus 已开始着手产品设计。
而 ROG 也与 NVIDIA 有着密切合作,在得知 NVIDIA 也有意推出 Max-Q 设计,两者便展开密切的合作,让电竞笔电能将 CPU 温度压在 90℃、GPU 温度 88℃,以及噪音值低于 40dB 以下,这考验到机构、散热、电子工程的整合功力,性能、散热、噪音这三者环环相扣,也让原本一个团队在支持开发,到后来加入 2 个团队甚至以 3 个团队的人力协助产品突破极限;这也是少见,笔电机构设计需跟迎合散热模组的设计,让 Zephyrus 可达到 Max-Q 的突破点。
↑ 双发丝纹设计,让 Zephyrus 有着冲突的美感,更代表着性能与轻薄的决心。
2017 崭新印象「双发丝纹」性能与轻薄的冲突
今年 COMPUTEX 展中,华硕 ROG 除了投下 Zephyrus GX501 震撼弹之外,在以往的机种 GL703 与 GL503 也加入新的产品印象设计,这带着狂气与霸气的设计,又有什么故事呢?
Aaron:今年有着 Zephyrus GX501 的诞生,其宗旨就在于「性能与轻薄」两者间的平衡,因此在外观设计上,以一道斜切发丝纹代表着「性能」、另一道垂直发丝纹则是代表着「轻薄」,让两者在笔电表面(A 件)的对角线交会产生冲突,画出一刀俐落的决心,取得性能与轻薄的平衡点。
这也让 ROG Zephyrus 有着不同的样貌,除了帅气的双发丝纹笔电表面,在笔电键盘(C 件)的边缘,更有着华硕钻切设计,并带着电浆铜的色系;而在笔电底部(D 件)创新的 AAS 设计,于笔电掀开时,自动提起底部增加气场与散热效果。
↑ 在不同角度下,笔电表面有着不同的光泽;而笔电开启时在开孔处,更有着灯光乍现。
Active Aerodynamic System(AAS)全面的散热设计
起初在 COMPUTEX 把玩 Zephyrus 时,还误以为展示机外壳怎么裂开了?原来这是,ROG 团队为了达到 Max-Q 设计的要求,整合机器的机构、风扇、散热鳍片与热导管设计。而 ROG 给了这设计一个统称「Active Aerodynamic System」,接着请 Aaron 来跟我们详细介绍 AAS。
Aaron:Zephyrus 的 Active Aerodynamic System(AAS),其代称了机构、风扇、散热鳍片与热导管设计。
从机构来看,Zephyrus 笔电的键盘 C 件,与以往不同将键盘下移接近边缘,而空出 C 件上半部,让散热模组、导管、风扇通过,并在表面通过细微的开孔,让笔电可从上侧进风;另一方面,在笔电的底部 D 件,垫高了 0.7mm 的空间,让笔电底部也可吸纳冷空气;至于笔电的废热,则通过笔电后方与左侧的散热鳍片处排出。
↑ Zephyrus 进出风流示意图,进风从笔电上方与底部进风,而热风则从机身侧面的散热鳍片吹出。
↑ 风扇与散热模组的配置。
而在这 17.9mm 的厚度下,会让风扇与笔电表面过于接近,导致进风量不足,且会受到热辐射影响,让吸引进来的冷空气变热而降低散热效果;因此,Zephyrus 采用全新设计的风扇模组设计,风扇采用铝合金成形的外壳,整合散热零件覆盖等设计,并让风扇表面带有「曲面」造型,以及导风柱垫高空间,让风扇的气场更好带进更多的气流。而扇叶更是采用液晶聚合物(LCP)射出成形,让扇叶厚度减少 33%,因此可加入更多的扇叶,将风扇气流提高至 26%。
↑ 实际 Zephyrus 内部散热模组摆设,整组散热结构位于 C 件上方,而非传统笔电的底部 D 件处。
↑ 风扇近看,可看出表面有着曲面与导热柱设计,更能让风扇带入更多的风流。
而 Zephyrus 的散热鳍片,位于后方左右两侧,以及左侧上方,共计三组散热鳍片,鳍片厚度仅 0.1mm,不仅可减少空气阻力,并加入更密的鳍片增加散热面积;散热模组上有着 5 根散热导管,通过 CPU、GPU 与供电模组,通过 3 组散热鳍片、2 颗散热风扇进行散热。
↑ 笔电开启后,会垫高 0.7mm 高度,让散热表现更好,不仅只是帅气,在 Zephyrus 的设计上都有其意义与功能。
Max-Q 设计 Performance 与 Watt 的全新平衡
开头提到的 Max-Q,指的是火箭科学中,当火箭将达到最大动态压力时,需降低火箭动力直到通过 Max-Q 后在全速飞行。而 NVIDIA 的 Max-Q 设计,与 ROG Zephyrus 笔电,到底与一般效能形的产品有何不同之处呢?
Aaron:以往偏向效能的电竞笔电,都会给予 GPU 更多的电源与瓦数,以换取峰值效能,但这却不是性能与轻薄兼具笔电所追求的设计;而 Max-Q 与 ROG 则是在探讨峰值效率,这峰值能带给玩家应有的高效能,以及更薄与更安静的电竞笔电产品。
而要达成 Max-Q 的峰值效率,则要整合机构、风扇、散热鳍片与热导管等零组件,也就是上述 Active Aerodynamic System(AAS)所谈及之内容,这部分也让 ROG 团队绞尽脑汁,终能将 CPU 与 GPU 温度压制 90℃、88℃ 以下,以及笔电全速运转时噪音直低于 40dB。
↑ 峰值效率,带给玩家足够的效能,以及轻薄、安静的电竞笔电。
↑ 以往电竞笔电所追求的峰值效能,受限于笔电供应的瓦数限制,即使再多的电效能提升也是有限,不如退一步打造出更性感的产品。
为何取做 Zephyrus 西风之神的命名
ROG 系列的笔电,大多都以产品型号为名,不像是 ROG 主机板或者周边产品,选用具有意义或内涵的名词当作产品的系列名称,因此这台集聚 ROG 特色的 GX501,则有着西风之神 Zephyrus 之名,当初为何会选择这名字呢?
Aaron:这就问到重点了,当初在内部投票时,有着五花八门、异想天开的名字在选单上,而最后选择了西风之神 Zephyrus 的原因,主要是认为此次精心打造的 AAS 散热系统实在过于精湛,因此希望能有个名字可代表这台散热的表征。
而 Zephyrus 西风之神在希腊国家中,西风吹来时即来到春天之际,因此遂取此名,且 Zephyrus 原计划是配合着西风之名春天到来即可上市,但为了让玩家获得最佳的 Max-Q 的峰值效率,才改为在 COMPUTEX 时发布,而在 7 月初以全球上市,台湾位于台北的三创 1 楼 ROG 专店当中亦有展示并开放购买。
↑ Zephyrus 开机后,通过屏幕背光,笔电表面的 ROG Logo 亦会有着红眼灯光。
总结:ROG Zephyrus 无疑带给电竞笔电全新的性能与轻薄的平衡,由上至下的完整结合,外观、机构、散热等设计,带给玩家全新的 ROG 电竞笔电样貌,更是能在 ROG 电竞笔电中名留青史的一款代表作。而 Aaron 受访时,也一直提到 Zephyrus 有着太多细节与故事可以分享,只不过这些让笔者卖些关子,就留待 Zephyrus 开箱测试时,在通过详细的照片与解说让各位读者了解。
Zephyrus 有着崭新双发丝纹的冲突美感,以及寻求 Performance 与 Watt 的全新平衡 Max-Q 设计,与这幕后的功臣「AAS 主动空气动力系统」,成功让 17.9mm 厚度的笔电有着高效能与低噪音的游戏体验,更让 Zephyrus 能在 7 月独领风骚,最薄最强悍的 GTX 1080 Max-Q 电竞笔电 ROG Zephyrus GX501。